1. 方蘭生(1995)。形象魅力。希代出版社。
2. 毛曉夫(1997)。來源國形象對顧客形象滿意度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3. 王碧媜(1999)。消費動機、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4. 池文海、陳瑞龍、潘美雪(2009)。品牌權益、服務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與顧客忠誠之探討-以台灣中油加油站為例。品質學報,16( 4),291~309 。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12)。政府採購法令彙編,第27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編著。
6. 余佩穎(2009)。 人格特質與環保意識對消費者綠色產品之價值、態度及行為形成之研究: 3M階層模式之應用。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市。7.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Ⅰ、Ⅱ,初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 吳統熊(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台北:聯經出版社。
9. 吳陳忠(2003)。休閒俱樂部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之研究:以台北圓山聯誼會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10. 吳聰裕(2005)。高雄市健康適能俱樂部服務品質與會員整體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11. 李永年(1998)。產品品質與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及忠程度之影響—以加油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12. 李永展(1991)。環境態度與保育行為之研究:美國文獻回顧與概念模式之發展。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6,73-90 。13. 李佩貞(1996)。高科技公司體適能中心服務流程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推廣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14. 李佳勳(2008)。情緒勞動與情緒耗竭:以知覺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東海大學2008 年第五屆跨領域管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臺中市。
15. 李明相(2006)。屏東縣國小學童綠色消費知識與綠色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16. 沈孝思(2006)。品牌形象、知覺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與再購買意願之研究-以保健食品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南市。17. 卓俊豪(2011)。品牌形象、知覺價值與顧客滿意度及品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台北、上海地區華碩品牌筆記型電腦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未出版,臺南市。18.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臺北,五南。
19. 林素伊(2008),階級意識、品牌形象及主觀規範對精品名牌購買意願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臺南市。20. 林素吟(2007)。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外部線索策略之研究。行銷評論,4 (1 ),103-126。21. 林淑玲(2009)。國中生綠色消費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新莊學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法律與生活教學碩士論文,臺北市。22. 林聖偉、李君如(2006)。品牌形象、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旅行社海外團體套裝旅遊為例。旅遊管理研究,6(1),63~81。23. 侯錦雄(1997),由居民環境態度觀點探討不寧適公共設施的環境衝突──以台中市垃圾焚化廠設置過程為例,中國園藝,43(3),208-224。24. 柯宜君(2000)。消費者認知之產品品質、服務品質及價格對滿意度及忠誠度之影響—於三種有形性比重不同服務業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25. 翁崇雄(1997)。影響消費者評量服務品質與服務價值之研究。品質學報,4 (2), 67-103。
26. 張淑青(2006)。顧客忠誠驅動因子之研究-顧客知覺價值的關鍵角色及顧客滿意與信任的中介影響。輔仁管理評論,13(1),107-132。27. 張嘉萍(2005)。產品造型特徵與品牌形象之一致性研究—以液晶電視為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28. 梁進龍、陳政平(2009)。咖啡連鎖業之體驗行銷、知覺價值與購買意願關係研究。經營管理論叢,5(1),1-11。29. 許世璋(2001)。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52(2),52-75。
30. 許展維(2001)。銀行兼營保險之服務品質、知覺價格,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31. 許舒婷(2009)。大學生環境認知.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私立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32. 許維哲、張至忠、張耿睿(2009)。整店的行銷活動與顧客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之實證研究-以台灣家樂福量販店為例。經營管理論叢,5(2),57-77。33. 郭德賓(1999)。服務業顧客滿意評量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市。34. 陳函馨 (2004)。綠色消費態度與意圖決定因素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35. 陳界宇(2013)。我國綠色採購制度之探討與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36. 陳進丁(2004)。固網通信服務品質之顧客滿意度、後續行為研究:以中華電信高雄市市內電話用戶為例。義守大學工業工程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37. 陳澤義(2005)。服務管理。台北市:華泰文化。
38. 陳燕柔(2011)。綠色行銷認知與知覺創新對消費者知覺因素及購買意願之影響-以省電燈泡及環保清潔劑為。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39. 曾光華(2011)。服務業行銷與管理,3版。新北市: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0. 黃文雄、黃芳銘、游森期、田育芬、吳忠宏 (2009) 。新環境典範量表之驗證與應用,環境教育研究,6 (2),49-76。41. 黃光雄等(2009)。新環境典範量表之驗證與應用。環境教育研究,6(2),49-76。
42. 黃宗誠等(2011)。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消費者滿意度特性分析。嘉南學報(人文類),37,577-588。
43. 黃振豐、黃筱佩(2006)。企業綠色價值鏈管理與環境績效關聯性之研究。第10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
44. 黃泰元(1998)。形象教戰守策。學臣氏出版。
45.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明文出版有限公司。
46. 楊淑惠(1997)。電腦資訊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中區域工業區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47. 葉肅科等編著(2011)。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1版。空中大學教科書。
48. 綠色消費電子報(2013)。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
49. 蔡士傑(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桑富士運動俱樂部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50. 蔡明融(2007)。創新產品與服務特性、消費者個人特徵對知覺價值和態度影響之研究─以數位電視與電子現金為例,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51. 蔡青芬(2012)。品牌形象與購買意願關聯之研究─以得獎基金為例。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52. 衛南陽(2001)。新顧客滿意學:e世紀的成功之道。台北:商兆文化。
53. 蕭新煌、朱雲鵬、林俊全、紀駿傑、劉小如、蔣本基等編著(2003)。永續臺灣2011。臺北:天下文化。
54. 謝一光(2010)。地政機關形象定位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苗栗縣地政士動態觀點之比較。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55. 闕芝穎(2004)。百貨公司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與消費者生活形態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56. 魏文欽、柯玉鳳(2008)。消費態度與綠色消費者行為因果關係之實證研究。中華理論結構模式 LISREL 學會。
57. 鐘龍治、廖學誠( 2004)。 民眾參與環境保育行動之研究-以羅東林管處轄區內之社區為例。「環境資源與環境災害研討會」論文集,88-100。
58. AL-Sabbahy, Hesham Z.,Ekinci, Yuksel,Riley, Michael(2004).An Investigation of Perceived Value Dimensions: Implications for Hospitality Research. Journal of Travel,42(February),226-234.
59. Balderjahn, I., ( 1988), 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Environment Attitudes as Predictors of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Patter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7, 51~56.
60. Belt, J. A. &; Paolillo, J. G. ,(1982).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Image and Specificity of Candidate Qualifications on Response to Recruitment, 8(1), 105-13.
61. Breur, T., (2006). The importance of focus for generating customer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 11(1), 64-71.
62. Chen, P. T., &; Hu, H. H. , (2010). The effect of relational benefits on perceived value in relation to customer loyalty :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e Australian coffee outlets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9(3), 405 - 412.
63. Day, E., (2002).The Role of Value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Journal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Dissatisfaction and complaining Behavior, 15, 22-31.
64. Dobni, D. &; Zinkhan, G.M., (1990). In Search of Brand Image:A Foundation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07-318。
65. Dodds,W.B. &; Monroe,K.B., (1985). The Effect of Brand and Price Information on Subjective Product Evaluations.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2, 85-90.
66. Gray, E.R., &; Balmer, J.M.T., (1998). Long Range Planning, 31( 5), 695-702.
67. Gwinner, K. &; Swanson, S.R., (2003). A Model of Fan Identificatin:Antecedents and Sponsorship Outcomes.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17(3), 275-294.
68. Hartmann, P. &; Apaolaza-Ibanez, V. , (2012).Consumer attitude and purchase intention toward green energy brands: The roles of psychologic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ume: 65 ( 9), 1254-1263.
69. Hines, J. M.,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70. Kahle, L.R., (1996). Social values andconsumer behaviour: research fromthe List of Values. The Psychology ofValues: The Ontario Symposium, 8,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 Hillsdale, NJ, 135-150.
71. Lardinoit, T. &; Derbaix, C., (2001), Sponsorship and Recall of Sponsors, Psychology &; Marketing, 18 (2), 167-190.
72. Lemmink, J., Schuijf, A., &; Streukens, S. (2003). The role of corporate image and company employment image in explaining application intent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4 (1), 1-15.
73. Nguyen, N. &; Leblanc, G. ,(2001). Corporate Image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in Customers Retention Decisions in Service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8, 227-236.
74. Parasuraman, A. &; Grewal, D., (2000).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Value-Loyalty Chain: A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8(4), 168-174.
75. Petrick, J. F., (2002). Develop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e for Measuring the Perceived Value of Serv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4, 119-134.
76. Sheth, J. N., Newman, B.I., &; Gross, B.L., (1991). Why We Buy:A 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 Jouu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2, 159-170.
77. Sirdeshmukh, D., Singh, J., &; Sabol, B., (2002). Consumer Trust, Value, and Loyalty in Relational Exchanges.Journal of Marketing, 66, 15-37.
78. Sweeney, J. C. &; Soutar G.N., (2001).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Journal of Retailing, 77, 203-220.
79. Walters C.G. (1978). Consumer Behavior : theory and practice,3rd ed.homewood,richard d.irwin,inc.
80.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 2-22.
81. 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60055.aspx.,2013/11/12擷取。
82. 行政院環保署綠色生活資訊網(2013)。http://greenliving.epa.gov.tw/GreenLife/,2013/10/18擷取。
83. 理財王財經知識庫。http://www.moneydj.com/KMDJ/,2014/01/07擷取。
84. 第比利斯宣言(1977)。http://www.gdrc.org/uem/ee/tbilisi.html,2014/01/20擷取。
85. 綠色能源產業資訊網。http://www.taiwangreenenergy.org.tw/ ,2014/01/02擷取。
8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3/11/05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