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書: 段義孚,2006,《逃避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出版。 段義孚,2008,《恐懼》,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出版。 劉揚銘,2015,《高中制服戀物論》,台北:沐風文化出版社。 中文譯本: Alford, Robert R 著,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怎麼做》,台北:群學出版社。 Anderson, Benedict 著,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出版社。 Bataille, Georges 著,賴守正譯,2012,《情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Bataille, Georges 著,尉光吉譯,2016,《內在體驗》,廣西:廣西師範大學。 Baudrillard, Jean 著,林志明譯,1997,《物體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Baudrillard, Jean 著,洪凌譯,1998,《擬仿物與擬像》,台北:時報出版社。 Baudrillard, Jean 著,王為民譯,2000,《完美的罪行》,北京:商務印書館。 Baudrillard, Jean 著,張新木譯,2011,《論誘惑》,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Baudrillard, Jean 著,張新木、孟婕譯,2013,《遊戲與警察》,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Bauman, Zygmunt 著,處東平譯,1992,《自由》,台北:桂冠圖書出版。 Borges, Jorge Luis 著,王永年譯,2002,《波赫士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Descartes, Rene 著,錢志純譯,1999,《我思故我在》,台北:志文出版社。 Elias, Norbert 著,王佩莉、袁志英譯,2013,《文明的進程》,上海:世紀出版。 Foucault, Michel 著,劉北成等譯,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苗栗:桂冠圖書出版。 Foucault, Michel 著,余碧平譯,2005,《性經驗史》,上海:世紀出版。 Freud, Sigmund 著,彭舜譯,2006,《精神分析引論》,台北:左岸文化事業。 Fromm, Erich 著,劉宗為譯,2015,《逃避自由:透視現代人最深的孤獨與恐懼》,台北:木馬文化事業。 Hobbes 著,黎思復譯,《利維坦》,北京:商務印書館。 Huizinga, Johan 著,多人譯,1996,《遊戲的人》,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Neuman, W. Lawrence 著,王佳煌譯,2014,《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富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Nietzsche, Friedrich 著,田立年譯,2007a,《朝霞》,上海:東華師範大學出版社。 Nietzsche, Friedrich 著,孫周興譯,2007b,《權力意志(上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Nietzsche, Friedrich 著,孫周興譯,2012,《悲劇的誕生》,北京:商務印書館。 Nietzsche, Friedrich 著,李超杰譯,2013a,《偶像的黃昏》,北京:商務印書館。 Nietzsche, Friedrich 著,F.Wurzbach編,林笳譯,2013b,《重估一切價值(上下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Plato著,郭斌和譯,1986,《理想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Weber, Max 著,康樂等譯,1996,《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Ⅲ》,台北:遠流出版。 期刊論文: 李長潔,2013,〈踰越的愉悅-《零》系列電玩遊戲的空間閱讀〉。《傳播研究與實踐》1:167-203。 楊儒賓,2014,〈遊之主體〉。《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5:1-39。 外文書: Hall, Donald E, 2004, Subjectivity. New York:Routledge. Mansfield, Nick, 2000, Subjectivity-Theories of the self from Freud to Haraway. Australia:Allen & Unw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