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
David A.de Vaus(2006)。社會研究法的設計。莊靜怡譯。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1)
Derek Layder(2002)。社會研究法的設計。簡守邦譯。新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8)
John W. Creswell、Vicki L.Plano Clark(2010)。混合方法研究導論。謝志偉、王慧玉譯。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7)
Malcolm Williams(2005)。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王盈智譯。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3)
Wendy(2014)。全世界第一支智慧型手機20歲了。取自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9613-worlds-first-smart-phone-is-20-years-old
人間福報(2022)。社論-提升長者數位能力。人間福報
小恩(2012)。世界第一台筆電是哪一台?那個粗重的外型和超小的記憶體。取自https://www.techbang.com/posts/10316-first-desk-pen-which-is-set-in-the-world
工業技術研究院(2022)。智慧生活。取自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01&SiteID=1&MmmID=1036233376062425763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2010)。高齡志工與社區學習。台北市。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毛慶禎(2012)。數位落差。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78928/
王文科、王智弘(200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王英偉(2016)。活躍老化 健康自主 - 活躍老化在臺。健康促進與照護機構國際研討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王梅玲(2012)。資料蒐集技巧。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79271/
王喬玫(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銀髮族對網路學習之行為意圖。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7c9fy王詠翔(2017)。醫院志工之參與動機、持續服務與服務效應之研究-以基隆地區某醫院志工隊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76av4石美倫(2009)。資料蒐集技巧。(徐元彥,2011)。取自https://ctld.ntu.edu.tw/ls/strategy/lecture.php?index=126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2015)。(國外發展)志願服務法。取自https://npl.ly.gov.tw/do/www/billIntroductionContent?id=4
伊佳奇(2020)。疫情推動科技與網路的運用更為普及,卻成為高齡者夢魘的開始。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3678
朱湘婷(2013)。高齡者學習數位課程之學習焦慮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72vax朱碧靜(2014)。高齡者學習數位課程之學習焦慮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72vax
行政院主計處(2012)。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總報告。取自https://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21081884771.pdf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22)。志願服務隊員之年齡分配。取自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Query.aspx?sn=0I!Ma!5tKl38%24e7NCxkk8A%40%40&statsn=pLlshvcDKuKDTLCdrqBQOQ%40%40&d=&n=158176
何咪娜(2021)。高齡者手機遊戲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質性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kpg3jb何慧卿(2010)。志願服務與管理(電子書)。台北市。華都文化。取自https://ebook.nlpi.edu.tw/bookdetail/18642
余妮芝(2017)。影響高齡長者學習使用資迅/通訊技術因素的探討。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73a2h余嬪、何青蓉(2014)。樂齡學習系列教材16『生命的難題與超越-高齡者生命教育』教案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吳春城(2021)。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最新數據 逾6成長輩線上預約疫苗卡關。取自https://ctee.com.tw/industrynews/socialwelfare/525218.html
吳挺鋒(2021)。學習65後的生活!在超高齡社會,別輸在終點的重要性絕對不下於別輸在起跑線。取自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429/5887406
吳淑雯(2021)。醫院志工對於生命識能的認知與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vq24kd吳鄭重(2016)。研究研究論論文。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靜芳(2017)。從不敢按鍵盤到自製長輩圖 終結數位落差這樣做。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1139/post/201711010011/
宋建成(2012)。服務訓練(教育訓練)。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79079/
宋曉玫(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中高齡者使用網路即時通訊軟體之意圖與行為。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cs8gm李佩芳(2008)。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淺談我國降低婦女數位落差情形。新北市。臺灣綜合研究院。取自https://www.tri.org.tw/research/impdf/656.pdf
李佩蓉(2015)。分析板書與簡報軟體對於年長族群學習電腦課程影響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yuryu李孟壕、曾淑芬(2005)。數位落差再定義與衡量指標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9)P89-124
李宜蓉(無)。研究方法與專業寫作。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dmd102da403/12/can-yu-guan-cha-fa
李怡靜(2018)。醫院志工團隊運用即時通訊軟體與志工組織承諾之相關探討。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emr2y李勇輝(2017)。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數位學習為例。經營管理學刊,(14)P68-86
李美珍、莊敬、蔡適如(2018)。銀色光芒、在地「耆」蹟-高齡志工服務推動現況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63)
李悅梅(2018)。高齡者參與資訊與通信科技課程學習障礙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mq8r87李蓮生(2019)。開南大學樂齡學員使用3C科技產品的習慣。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43pt6李駱遜(2021)。線上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展望。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213)
李聲吼(2004)。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忽善蓉(2000)。中高齡者電腦學習困難點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f3g6g東哥(2017)。世界上的第一部手機?你知道誰發明的嗎!原來竟然是他!。取自https://kknews.cc/tech/vak8zn4.html
林宇玲(2003)。電腦恐懼的理論探究。臺灣期刊,200301(4)P327-358
林谷燕、吳來信、陳伶珠、游麗裡(2016)。志願服務。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林佳慧、張筱芸、黃奕儒、黃雅鈴、賴夏滿、羅筱筑(2015)。高齡者對遊戲式數位學習的使用態度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3(3)。DIO:10.6283/JOCSG.2015.3.3.267
林佳錡、黃丞儀、隗振琪(2015)。高齡者電腦應用能力、電腦資訊產品理念、電腦使用環境對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明新學報,41(1)P155-171
林信成(2012)。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79025/
林珊如、楊培珊(2014)。數位老人。取自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research-archive/new-social-risks/85-declining-birthrate-aging/51-digital-elderly.html
林家楠、洪儷瑜(2020)。聽覺障礙中學生運用平板學習地理閱讀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5(3)P87-116
林峰民(2017)。影響中高齡者使用線上訂房系統意向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9uwqy林國憲(2014)。「成功老化」–應用數位學習落實老人教育的推展。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41
林淑惠(2020)。蔡志宏:十年內就要布局6G。工商時報。取自https://ctee.com.tw/news/tech/305025.html
林勝義(2017)。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2版) 。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雅莉(2010)。影響親子關係因素之探討-以出生於嬰兒潮世代的父母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8pnae林維真(2012)。數位學習。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78830/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靜如(2015)。活到老、學到老之樂齡學習議題—長者網路科技教學之經驗分享。城市發展半年刊,19
姚辰和(2014)。電腦焦慮對數位學習認知易用性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干擾變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y9358姜凱玲、陳韋宗(2020)。科技有「礙」65歲以上高齡者近6成「數位失能」。取自https://swd.wd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89&article_id=2539
姜慧芝(2020)。高齡父母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親子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98pf4施爸(2019)。【智慧家庭 (Smart Home)是什麼?】智慧居家應用與入門智慧家庭產品推薦。我的智慧家庭。取自https://myfone.blog/what-is-smart-home/?gclid=Cj0KCQiAr5iQBhCsARIsAPcwROMgIoujw75ZTBfBbU1TibviXk1neZv00XCBQxgYq5wyej4voYIvGYIaAmiSEALw_wcB
洪千涵(2019)。高齡者學習智慧手機資訊素養探討。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DIO:10.6814/NCCU201900731
洪冠伶(2011。科技準備度、電腦自我效能、電腦焦慮對準銀髮族使用機上個人影視系統之影響。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sjve5洪榮昌(2019)。善用e化學習―高齡者終身學習的利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1)P77-80
范雲(2020)。科技有「礙」 65歲以上高齡者近6成「數位失能」。取自銀髮資源網https://swd.wd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89&article_id=2539
孫淑真(2017)。影響中高齡者使用醫院網路掛號系統意向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phju64徐碧蓮(2017)。樂齡主播營學員媒體近用實踐歷程之行動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5udqs柴子高(無)。質性研究:以深度訪談為例。取自http://www.ces.org.tw/teachers/course_s3.jsp?ID=147
紐文英(2021)。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三版)。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袁薏晴(2001)。E-Learning by Myself。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18/18-18.htm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0)。2020台灣網路報告。台北市。取自https://report.twnic.tw/2020/
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2011)。樂齡學習系列教材9—樂齡學習中心志工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2014)。樂齡學習系列教材6—社會參與。台北市。教育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2017) 第一個擁有電話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ide@ Taiwan 2020(創意臺灣)政策白皮書。台北市。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CE8524192720696F&upn=FFBA69B8D9791D2D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數位世代工作技能轉變與因應。台北市。聯合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取自https://www.ndc.gov.tw/nc_27_28133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數位科技時代下我國超高齡社會因應策略。取自https://www.ndc.gov.tw/nc_708_34461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1)。國家數位發展研究報告。台北市。聯合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取自https://ws.ndc.gov.tw/001/book/109-Digital/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人口推估查詢系統。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dataSearch.aspx?r=1&uid=2104&pid=59
張正浩(2017)。中高齡志工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市東區樂齡學習中心志工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n873e張光煌(2021)。高齡者家庭智慧產品購買與使用經驗 ---以俗民方法學探討。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979ey張忠軍(2013)。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社群互動對高齡者學習電腦課程接受度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hafkjw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淯棻(2021)。培力補助計畫團體工作坊(2)。取自https://community.society.taichung.gov.tw/gallery/Details.aspx?Parser=16,3,25,,,,,232,,,,,,,,,,,,,,,,406
張望豪(2017)。長輩的秘密基地:一起來學電腦吧!。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1139/post/201710190010/
張淑卿(2021)。觀點投書:數位落差造成高齡者疫情權益受損的延伸思考。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3782144
張嘉彬(2006)。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58) 。DIO:10.6575/JoLIS.2006.58.05
張鐸嚴(2007)。談高齡者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及機制建構原則。台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38)
教育部(2021)。高齡教育。取自https://www.ey.gov.tw/state/42093E2A09F1729B/36d1569f-2f29-415d-b0cf-8e3c5be9b4cf
莊琇雅(2013)。高齡者數位學習實施現況之探討─以新竹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kw46f郭玉霞、劉世閔、王為國、黃世奇、何明軒、洪梓榆(2009)。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8活用寶典。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取自https://ebookdrm.nlpi.edu.tw/ebookservice/epubreader/hyread/v3/reader.jsp
郭忠嶧(2018)。多大年齡才算老年人,看看世界衛生組織給老年人定義。取自https://kknews.cc/zh-tw/history/4l9okbq.html
郭玟杏、胡馨文(2020)。疫情對臺灣高等教育的影響:國際化、教育品質與線上學習。高等教育評鑑雙月刊,(88)P22-25
郭晏君(2016)。探討智慧手錶應用在銀髮族中的科技接受行為─高雄都會區的個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u4m4h郭書延(2012)。探討中高齡者對使用行動支付工具之意圖與影響因素。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9528q陳君豪(2012)。高齡者電腦應用學習經驗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a73e6陳妍伶(2013)。102年度人口統計分析報告-高齡化社會問題之探討。高雄市鳳山區第二戶政事務所。
陳佳慶、鍾文雄、李魁林(2022)。一代不如一代?數位王國的原民Z世代。取自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582829.html
陳武雄(2004)。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俊良(2020)。智慧生活。科學發展,566
陳美鳳(2016)。樂齡學習者的資訊素養與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rb87x陳香凝(2019)。探討中高齡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經驗及晚年接受人工智慧照顧之關聯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qjyzd陳桂嬌(2019)。中高齡者擷取健康資訊行為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hqvyb陳皎眉、林宜旻、徐富珍、孫旻瑋、張滿玲(2009)。銀髮族事業概論。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就學、Iwan Setiawan、Philip Kotler(2021)。行銷5.0:科技與人性完美融合時代的全方位戰略,運用MarTech,設計顧客旅程,開啟數位消費新商機。林步昇譯。台北市。天下雜誌
陳隆華(2006)。我國家庭數位落差之探討。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607)P65-70
陳榮方、陳俊甫(無)。計算機概論精修。台南市。文聯出版社
陳肇堯(2015)。高齡者科技接受度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崑山科技大學學報,(10)P132-144
陳穎穎(2019)。中高齡者社群網絡之介面設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je33fw陳鶴齡(2017)。中高齡者對智慧穿戴裝置在健康管理運用的使用需求情形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mkxvpw陶蕃瀛(2020)。社區工作概論。台中市。陶蕃瀛整理之合集
勞動力發展署(2022)。在職員工職業訓練。取自https://www.wda.gov.tw/News.aspx?n=C3D5B0EEB25C0694&sms=6CA2172C29FEDCE9
彭慰(1995)。觀察法。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79442/
彭懷真(2015)。社會心理學。新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曾淑娟(2018)。中年人即時通訊使用行為、友誼支持與寂寞感之相關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d72295曾華源、曾騰光(2003)。樂齡生涯學習。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游麗裡(2015)。台灣高齡志工的現況。2015 年兩岸社會福利論壇。中華救助總會
游麗裡(2018)。高齡志工志願服務內容之適能適性規劃:職務再設計概念之運用。社區發展,(163)P99
程苡嘉(2020)。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行為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g95ye須文蔚(2019)。【須文蔚觀點】今日日本,明日臺灣:談因應高齡化的數位落差政策。取自https://www.lepenseur.com.tw/article/90
黃月麗(2016)。活躍樂齡、深耕拓點─樂齡學習推動現況與展望。教育部終身教育司,行政院第3494次會議
黃芳誼(2011)。成功老化之實徵性研究:以美國養老院老人生命歷程為例。台灣新社會智庫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E6%94%BF%E7%AD%96%E5%A0%B1%E5%91%8A/%E7%A4%BE%E6%9C%83%E5%AE%89%E5%85%A8/6831
黃秋霞(2016)。淺談量化與質性研究的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9),149-154
黃國彥(2000)。非參與觀察研究。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7153/
黃源協(2013)。社會工作管理(第三版) 。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傳真通(2021)。傳真機的簡要歷史紀錄。取自http://www.globfax.com/2021/brief-history-of-fax-machines/
楊淯婷(2015)。幸福宜居城市-淺談志願服務人力運用。台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第四課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
葉至誠(2021)。樂齡志工.創造耆蹟:高齡者志願服務的推展。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詹浚煌(2019)。樂齡學習工作者老化態度及老年準備相關之研究:參與培訓的差異分析。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erzte鄒季蓉(2021)。探討鄉村中高齡慢性病患者資訊科技化健康識能與科技接受度之相關性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qz63h4電信數位博物館(2021)。(1877)台灣電信的開始。取自https://telecom.nstm.gov.tw/Development/Story01.htm
廖文志、徐祖選、黃經智、陳志鈞、蔡振昌、鄧美玉(2016)。銀髮族事業概論。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熊鎮賢(2021)。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探討中高齡者使用行動支付偏好之影響因素。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eewym瑪麗貝利斯(2022)。傳真機的歷史。取自https://zhtw.eferrit.com/%E5%82%B3%E7%9C%9F%E6%A9%9F%E7%9A%84%E6%AD%B7%E5%8F%B2/
臺中市志工媒合平台(2022) 。教育訓練。取自https://volunteermatch.taichung.gov.tw/education/index?Parser=99,3,24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2022)。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取自https://www.society.taichung.gov.tw/880452/post
銀髮資源網(2022)。數位學習。取自https://swd.wd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1
劉作揖(2020)。「數位落差」造成的影響因素。取自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2&edm_no=193&content_no=3435
劉作揖(2020)。生死學概論(第四版)。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劉依璇(2020)。高齡者行動通訊軟體多媒體導覽教學設計-以Line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r946u劉金山(2013)。教育新思維。取自http://educationreport20120101.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8475.html
劉彩宜(2014)。中高齡者圖書館學習動機與使用滿意度調查--以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9fcuu劉漢成(2017)。中高齡者對於智慧型手機行動瀏覽器之使用者體驗與介面使用性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zn8d5b劉憶如(2014) 。劉憶如:台灣競爭力的關鍵 在於教育。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057473
劉豐嘉(2012)。以問題導向評估銀髮族使用電腦之資訊系統需求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b2842蔡妍妮(2017)。中高齡者參與樂齡核心課程學習與焦慮感關係之研究:以台中樂齡學習中心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m65sjc蔡佩淇(2017)。高齡志工導覽與操作互動展品: 以「同安‧潮-新媒體藝術展」為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9d6r4蔡婷伊(2021)。以方法目的鏈探討中高齡者使用即時通訊軟體 傳遞訊息 之 目的及價值感受。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rh7p24蔡麗華、黃松林、賴紅汝(2020)。嬰兒潮世代志工與成功老化之研究:以社區發展協會長青志工幹部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6)P74-112
蔡騰輝(2020)。台灣30年來數位轉型與創業最佳時機。DIGITIMES智慧應用科技網。取自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70&id=0000596503_3zw4iohx10ms012zd8j63
蔣承志、胡銘浚、陳明利、陳學添、賴森華、洪靜春、王耀德、林依韻、游嘉萍、李曉玉(2019)。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行政手冊。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21,2015)。高齡社會白皮書。取自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1326&pid=10947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8)。2018「活躍老化健康論壇」面對高齡化社會,全民動起來。台大醫院國際會議廳
鄭柏壎(2005)。華人領導:理論與實務。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取自https://ebookdrm.nlpi.edu.tw/ebookservice/epubreader/hyread/v3/reader.jsp
鄭雅蔚(2021)。人口結構變化對總體經濟之影響—以主要國家為例。國際金融參考資料,(71)
盧昭蓉(2012)。台灣電腦的始祖。科學發展,(474)
蕭靜萍(無)。博物館義工之召募與人力運用―從「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經驗看起。國立台灣美術館。取自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QuarterlyFile/S0341000.pdf
賴弘基(2022)。數位媒體素養融入高齡教育課程:教學者觀點之分析。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10(3)
賴雨陽、曾中明、葉至誠、洪惠芬(2016)。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第二版)。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賴春蘭(2018)。銀髮族採用即時通訊前因之研究—延伸型整合科技接受與使用觀點。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e3vax薛曉華(2009)。九年國民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3)P53-66
謝美娥(2012)。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研究紀要。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3(4)
謝儒賢(2014)。志願服務人力資源的規劃、運用與管理:從本年度志願服務評鑑主管機關與各目的事業主關機關的評鑑結果談起。取自http://cvris.chcg.gov.tw/chvol/home.jsp?serno=200904110025&mserno=200904110004&menudata=VolMenu&contlink=ap/article_view.jsp&level2=Y&language=chinese&dataserno=201502050002
謝鐵軍(2020)。智慧型手機的學習及使用對高齡者日常生活的影響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xn8wm藍苔菁(2011)。從社會參與角度談退休後的生涯規劃。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52)
魏伶諭(2017)。中高年齡者對LINE使用經驗與想法之研究。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z3732魏惠娟(2015)。樂齡生涯學習。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蘇慧貞(2020)。成大校長蘇慧貞:後新冠時代,高教還要講求國際移動力嗎?。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0931?from=search
貳、英文
Donald B.Pope-Davis、Jon S.Twing (1991)。The effects of age, gender, and experience on measures of attitude regarding computer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4)P333-339
WR HAMBRECHT+CO(2000)。e-Learning 。取自http://papers.cumincad.org/data/works/att/2c7d.content.pdf